当前位置: 资讯 >

百部小戏唱“火”沂蒙故事

来源:中国青年网 发表日期:2023-05-05 09:30:47

4月12日到27日,50多部代表山东省临沂市小戏小剧最高水平的优秀作品,在临沂市人民广场轮番上演。每晚展演现场都是人潮拥挤,线上直播观看人数也是一路攀升。截至目前,线上线下观看人数超过百万人次。


【资料图】

近年来,临沂市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在山东省率先实施“百部群众性小戏小剧创作展演工程”,推出一批群众喜欢看、喜欢演的优秀作品,打造出新时代富有沂蒙特色的群众文化新品牌。

小戏剧蕴含大力量

4月12日晚,小剧《跟着共产党走》上演,讲述了在1940年的沂蒙抗日根据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的沙洪和王久鸣,怀着坚定跟着共产党走的信念,仅用20分钟便完成歌曲《跟着共产党走》创作的故事。

当舞台上歌曲诞生的雄壮音乐响起,台下全场观众也跟着旋律齐唱:“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这一刻,仿佛与83年前的时空错位融合。

作为演出时间较短的小型戏曲、戏剧,小戏小剧虽容量小、篇幅短、节奏快,但依然承载着红色基因,弘扬新时代的沂蒙精神。

“‘乡乡有烈士、村村有红嫂’的沂蒙大地,红色故事鲜活生动,这给予了我们无限的创作动力和心灵洗礼。”山东广汇集团公司沂蒙四季艺术团副团长燕兵介绍,该团队深入临沂的红色村落,探访当年真实的历史故事,深入挖掘红色人物背后的精神动力,先后打造了《民兵连》《识字班》《一碗米粥》《跟着共产党走》等一系列沉浸式实景演出作品。

在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红嫂家乡旅游区的百年古院落里,沂蒙四季艺术团将沂蒙红嫂等的故事娓娓道来,将人们带到抗战年代的沂蒙山村。自2021年首演至今,《沂蒙四季·红嫂》已演出1100多场,拉动增加游客量近30万人次,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很多小戏小剧都有生活原型。我们在创作的时候对题材进行了深度设计,紧扣时代脉搏,用人物的命运、戏剧的故事映照生活,同时又在艺术性上进行了精心打造,让观众找到情感共鸣。”临沂市文化馆副馆长、小戏小剧导演陈涛介绍。

好人才打造好作品

“要留住观众,必须经得起大众的挑选和检验。不管是其他文艺作品还是小戏小剧,质量和艺术性一定要高。其中,最关键的要素是演员。”陈涛说,每部上演的作品都经过精心研讨、论证、排练。只有演员立得住,故事才能让观众有代入感,能够看得进、坐得住。

小戏《老兵》的主演边宵,演出经验非常丰富,不过在排演《老兵》时,边宵每句台词、每个唱腔、每个动作,都得重新学习、训练。“比如唱词中,每个字都要分字头、字中、字尾,其中的唱腔都会有变化。”每晚睡觉前,边宵都要一遍遍大声背诵全剧台词;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也是复习背诵台词,再加上动作眼神。在2022年山东省群众性小戏小剧评选中,《老兵》荣获一等奖。

来自河东区文化馆的年轻演员王伟,一家几辈人都是唱柳琴戏的。在陈涛的指导下,她也经历了长期艰辛的学习过程。“现在的柳琴戏相比过去有了很大改变。从音乐编排、动作神态到唱腔变化,都要一点点从头学起。”现在,她已经成了《中秋夜》《河湾情》等多部小戏小剧的主角。

沂南县也将古村落里的实景演出剧目搬到了人民广场的舞台上。这种形式新颖、代入感强的沉浸式表演,通过演员饱满的情绪、声情并茂的台词,让戏剧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了在场观众。

“我们的实景演出,对演员的情感渲染能力和台词功底等要求很高。剧中人物悲痛时哭不出来,感染不了观众,戏就演砸了。”沂蒙四季艺术团演员高玲举告诉记者,因为观众就在身边,所以演员要吃透角色,喜怒哀乐等每一个情绪的爆发点都要到位,不然观众很快就能察觉到演出纰漏。

多年来,临沂市高度重视文艺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制定科学的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并在政策、资金等方面进行扶持,培养出了成熟的文艺人才梯队。这次展演活动,共有400余名来自临沂市、县各文化单位、剧团、企业等演职人员参与。正是有了他们的精彩演绎,小戏小剧才会“火”起来。

实地看演出“最好看”

4月24日晚,临沂人民广场西侧坐满了前来观看小戏小剧的观众。这一晚是沂南专场《歌声里的红嫂》。

“风雨无阻,每天晚上7点准时来人民广场,看上瘾了。”74岁的刘汝进告诉记者,虽然现在有电影电视,还能在手机上看节目,但觉得还是实地看演出“最好看”。

不仅在城区,“送戏下乡”活动也得到群众热烈欢迎。“每次演完后,那些村里的大爷、大娘都拉着演员的手,舍不得让我们走,一个劲儿问‘什么时候再来’。”王伟说。

无论是将舞台搭在临沂人“城市会客厅”的展演活动,还是近年来“送戏下乡”的文化惠民活动,都是为了让基层群众欣赏到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更清晰展现临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工作导向,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的最高标准,让新时代文艺的百花园为人民吐露芬芳。

“临沂在市级设立专项资金150万元,用于支持开展作品创作、落地排演、创演评选、演出推广等。这有效激发了基层群众性小戏小剧创演积极性,整体创作水平显著提升。”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全省群众性小戏小剧评选活动中,临沂市2部作品获一等奖、3部作品获二等奖,数量为全省第一;沂南县沉浸式演绎讲述红色故事的做法入选了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当前,小戏小剧已成为沂蒙文艺繁荣发展的又一特色品牌,影响力正逐步扩大。

(本报记者 赵秋丽 李志臣 冯 帆 本报通讯员 王珊珊)

(来源:光明日报)

x
推荐阅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