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岁的王中民:票证话今昔
来源:洛阳网
发表日期:2023-07-10 09:22:43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如今物资丰富,人们兜里有钱,想吃啥买啥,这在几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物资匮乏,买面要粮票,买油要油票,买布要布票……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小小的票证,与老百姓的日子息息相关,“票证经济”曾影响了我国几代人的生活。
最近,洛龙区中原康城社区66岁的王中民整理物品,翻出许多计划经济时代的票证,有粮本、蜂煤票、全国粮票、河南细粮票、粗粮票等。这些票证,勾起了他对往事的回忆,当年用票证买粮买油的情景,如在眼前。
油不够,肥肉凑
“我是1987年11月从部队转业回到洛阳的。那时我家有三口人,每人每月的供应量是10公斤粮食、半斤食油,粮食主要有白面、黄面、红薯面和小米,很少吃大米,不是不吃大米,而是粮店很少卖大米。”王中民说,这些粮食,对人口少的家庭来说勉强够吃,人口多的家庭几乎都不够吃,特别是有男孩的家庭更是捉襟见肘,不到月底米面缸就见底了。粮店规定,每月28号起,可以购买下个月的粮食,因而每到这一天,粮店门口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王中民家人口少,粮食凑合着够吃,但每人半斤食油,吃油就有点儿紧张了。那时几乎各家都有一个招数,就是“油不够,肥肉凑”,去市场上买点儿肥膘肉,回来在锅里炼成油,炼油的油渣舍不得扔,用来炒菜或包包子,吃起来也是满口生香。这些油主要用于日常炒菜,根本不敢炸油货,若想在过年过节炸点儿油货,只有平时嘴里省点儿,多攒一些油。
“香油更不用说了,平时根本见不到,只有逢年过节时,拿粮本按户头,每户供应一二两香油,这已是比较奢侈了。”王中民感慨道。
[1] [2] [3] 下一页 尾页